中国天气网讯 夏未央,天渐凉。随着处暑节气的到来,我国多地昼夜温差加大,气候逐渐变得干燥;此时秋意渐起,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,农事活动较为繁忙。人们常以吃鸭子、出游迎秋、举办开渔节、拜土地爷等习俗来适应季节变化,庆祝丰收的到来。
随着天气由热转凉,秋燥明显,在饮食上也更注重滋阴防燥、健脾祛湿,比如吃鸭子。民间有“处暑送鸭,无病各家”之说。鸭子味甘性寒,有滋润的功效,可以预防秋燥,在尚有暑热的初秋食用,还可以祛除暑气、避免上火。
处暑有三候,第三候为“禾乃登”,这意味着处暑时节农作物开始成熟,农事繁忙的阶段来临。正值秋收之际,民间会举行各种仪式拜谢土地爷。例如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、旗幡插到稻田中央表示感恩等。
处暑正是农事活动比较繁忙的时期,大规模娱乐性的民俗活动几乎没有。我国沿海地区会举办开渔节,此时海域水温适宜,鱼群聚集,是捕获海鲜的最佳时机。人们常以盛大的仪式欢送渔民出海,庆祝捕鱼季的到来。
除了农事风俗,处暑节气也是畅游郊野、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在经历了漫长而“热情”的夏季,天气变凉爽之后,人们更愿意外出游玩,因此民间还流传着“出游迎秋”的习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