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养生着眼于藏

2020-01-16 11:31:09 来源: 人民网-人民健康网

大寒天气寒冷到了极点,人体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时候,所以大寒养生着重于藏,此时应早睡晚起,不要轻易扰动阳气,凡事不要过度操劳,要使神志深藏于内,避免急躁发怒,还需要适当饮食进补。

睡子午觉 重手足背

起居有常,养其神也,不妄劳作,养其精也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,做到早睡晚起,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,晚起是为养阴气。既要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,又可在午后适当打个盹,但要避免睡时着凉。此外,勤搓手能疏通经络,对身体也有好处。众所周知,手上有许多重要的穴位,比如劳宫穴、鱼际穴、合谷穴等,通过揉搓手掌、按摩手指可充分刺激相应的穴位,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,时间可长可短,贵在坚持。中医认为,人体背部乃阳中之阳,风寒之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而引发疾病。大寒时节气候寒冷,若阳光充足,可出门走走,晒晒太阳,有利于补益阳气。

俗话说“百病从寒起,寒从脚下生。”足少阴肾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汇集于此,故脚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。重视脚部的防护,除了注意脚部保暖外,平时应多活动双脚,适当进行慢跑、散步等运动,还应该养成睡前用温热水泡脚的习惯,既能御寒,又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减轻下肢的沉重感及周身疲劳。“大寒”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俗话说“大寒大寒,防风御寒。”除了注意防寒之外,还须防风,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,手脚易冻,尤其应注意保暖。

审慎选食 合理多样

俗话说“冬令进补,来年打虎。”对于老年人、女性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来说,冬令进补尤为重要。此时在饮食上宜清淡,不宜过食辛辣燥热、肥腻之物,多食会导致内热积聚、郁热上冲以及饮食不化、聚湿生痰。饮食应以“三多三少”为原则,即多食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纤维素,少食糖、盐、脂肪。中医认为,冬季饮食首选温补类食物,比如鸡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鲫鱼等,但切记不可过多进食此类食物,易上火;可食用平补类食物,比如莲子、大枣、银耳、薏苡仁等,此类食物无滋腻碍胃的缺点;适当吃些滋补类食物,如黑木耳、黑豆、芝麻等,可滋阴益肾、添精补髓。对于阳虚及气血虚之人,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,温阳补血。此外,冬令时节可多食坚果,有助于降低胆固醇、预防疾病。

“三九”敷贴 冬夏皆治

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,产生了夏有“三伏贴”、冬有“三九贴”的养生之道。冬季“三九贴”适合慢性支气管炎、长期咳嗽和哮喘患者,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,达到祛除和预防疾病的目的。根据中医“天人相应”理论,在阳气始生的冬至之日,用白芥子、细辛等温阳之药贴敷于相应的腧穴,起到助阳的作用,不仅能巩固夏日“冬病夏治”敷贴的效果,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,达到冬夏皆治的目的。

大寒饮食攻略

由于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,与立春相交接,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应略有不同,大寒要遵循养阴温阳的原则。

大寒时节宜吃温和苦

大寒饮食依旧以温食为主,大寒时节还是比较严寒的,饮食方面可以吃些红色蔬果和辛温食物,如红辣椒、红枣、胡萝卜、红苹果、鸡肉、牛羊肉、白菜、油菜等,使人体的热能增加,增强抵抗力。而且感冒多发,多吃蔬果还能抵御感冒病毒的侵袭。生姜、花椒、肉桂等辛温食物可以温阳散寒,对风寒感冒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,可以适当吃一些。大寒时节,还有一个重要的日子——腊八,一些人会煮上一锅香喷喷的麦仁饭,麦仁、羊肉,加上少不了的花椒,起到驱寒保暖的作用。

冬天本身就严寒、风大和干燥,不少人三天两头就去吃火锅或者肥厚油腻的食物,再加上室内干巴巴的暖气,很容易上火。所以,大寒饮食还要吃点儿苦,泻泻火,比如苦菊、苦瓜、芹菜、生菜等。

另外,还要清清肠胃,适当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,如山楂、柚子、粥等。

进补开始减少

大寒时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,以顺应季节的变化。平日可多食用一些枣、黑豆、核桃、黑芝麻、桂圆、木耳、银耳等。

其次,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,如香菜、洋葱、芥菜、白萝卜、辣椒、生姜、大蒜、茴香等,但不可过量。

大寒饮食还应重视补充热量。植物的根茎是蕴藏能量的仓库,多吃根茎类的蔬菜,如芋头、红薯、山药、土豆、南瓜等,它们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多种维生素。大寒时节应忌食生冷黏腻之品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。

大寒这时候就不要大补特补了,阳气偏盛、易便秘和上火的人群,更不要刻意进补,要逐渐开始向清淡饮食转变。进补的时候,可以添加一些利于生发阳气的食物,如煮牛羊肉的同时,加入一些白萝卜、白菜等,适应大寒向立春的过渡。早上还可以适当喝些人参汤,带动阳气的生发。

不过,药补要注意饮食禁忌。体弱、气虚的人吃人参等补气的药物时,不要吃生萝卜。进补期间,避免喝咖啡和浓茶,以免补品里的有效成分被分解,不要吃大蒜、辣椒等辛辣食物,否则会降低药物的功效。现在,有很多药物都制成了药酒,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,尤其是患有高血压、肝病和怀孕的人群,切记不要服用。

大寒苁蓉粥,从容过冬

在这个节气里,肉苁蓉是值得推荐的佳品。肉苁蓉又叫肉松蓉、地精、大芸等。中医认为,肉苁蓉性温,味甘酸咸,入肾、大肠经。有补肾益精、润燥滑肠的功效。临床上多用于治男子阳痿、女子不孕等属于肾精亏虚的病症,或者女子带下、血崩等属于肾气不固的病症,以及精血不足引起的肠燥便秘症状。

除治疗用药外,肉苁蓉也可以用于配制药膳。《药性论》认为它可以“益髓,悦颜色,延年”,明代医家常用它调养老年血虚、长期便秘的病人。但需注意的是,肉苁蓉属于温性之品,又有滑肠功效,胃弱便溏、阴虚火旺的人应当慎服。另外,以肉苁蓉制膳,建议浸泡、清洗干净,甚至可以先煮烂过水,以去细沙杂砾,避免影响口感。下面介绍两道适合大寒节气的肉苁蓉药膳,供大家品尝。

苁蓉粥。取肉苁蓉30克,葱白2根,生姜15克,粳米适量。将肉苁蓉浸泡后反复清洗干净,切成薄片;葱白洗净切成细段;生姜洗净切丝。粳米淘洗后,加入肉苁蓉、生姜、葱白、适量水,煮至粥烂,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。有温补脾肾、升阳散寒的功效,特别适合体虚、容易受风寒邪气侵扰的人。

肉苁蓉乌鸡汤。取乌鸡500克、肉苁蓉20克、淮山30克、枸杞10克、茯神20克、陈皮5克。乌鸡洗净,焯水后切块。上述药材冲洗干净后,与乌鸡一同放入煲中,加2000毫升凉开水,大火烧开后改小火再煲约90分钟,加适量精盐调味即可。有滋补肝肾、调胃健脾、理气安神的功效,适于肝肾不足、脾胃失调等病症,如神疲虚弱、腰酸乏力、纳食不香、气虚便秘、失眠不安等病症。

随着大寒向立春过度,人体阳气逐渐外行,应忌食黏硬、生冷的食物,宜多吃热食,防止损害脾胃阳气。


加载全文
分享到:

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

没有更多啦 ~
没有更多啦 ~
没有更多啦 ~
放到
桌面
反馈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