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党的十八大以来,北京市气象部门年均完成30至50余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。十年间,直面定时、定点、定量预报世界难题,首都气象人与风霜雨雪同行,不断沉淀、不断突破,实现“百米级、分钟级”预报,锻炼出一支勇挑重担、敢打硬仗的队伍。
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
千秋伟业,人才为本。十年间,北京市气象部门依托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,加强人才培养,多方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,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。
迎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(以下简称“北京冬奥会”),全市气象部门数年磨一剑。在中国气象局组织下,组建了以北京市、河北省气象部门为主体,国家级及北方省区气象部门重点参与的山地气象预报团队。团队52名技术骨干连续5个冬季进驻冬奥赛区集训,实地研究复杂山地气象预报难题,开展冬奥场馆预报实战“比武”专项行动,增强场馆气象要素的精细化预报能力。多家单位联合组建冬奥气候专家团队和服务团队,深入钻研小尺度气候评估和预测技术。在国家“科技冬奥”专项支持下,气象、民航部门及多家科研院所43名专家组成科技攻关团队,深入研究复杂山地气象机理问题。
2021年,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中,久经沙场的预报老将和第一次参与重大活动保障的“萌新”组成团队,以老带新、传承匠心。
2019年,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,气象“专班”机制首次建立,在中国气象局的组织下,从国家级业务科研单位和京津冀气象部门抽调24名优秀首席专家组成预报团队,参加各类会商和服务保障。之后,该机制在多项重大活动中发挥作用。
“苟日新,日日新”
自今年6月1日北京入汛以来,雷暴大风、短时强降水、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。北京市气象局组建5个观测预报互动小组,积极开展新型观测数据融合产品研发及可视化应用。
研发与突破,已经成为一种习惯。十年间,依托重大活动,北京市气象局在新型观测产品研发应用方面成果丰硕。以北京冬奥会为例,气象部门首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