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天气网 今天(2月19日),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——雨水。雨水至,春耕始,万物生。雨水节气的谚语,大多和降雨、农业生产有关,比如“春得一犁雨,秋收万担粮”、“七九八九雨水节,种田老汉不能歇”、“春雨贵似油,多下农民愁”……春雨到底有多珍贵?为什么贵似油的春雨,有时还会多到让农民发愁呢?
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之一。在经历了干燥少雨的冬季之后,万物都渴望着雨水的滋润。据中国天气网大数据显示,此时,我国平均气温首次回升到冰点以上,平均降水量相比立春节气也有所增加,冰雪渐融、雨水增多。
在我国南方,雨水节气也被称为“可耕之候”,就是可以陆续开展春耕的时节。绵绵春雨,正是春耕生产最有力的支撑。因此雨水节气的相关谚语,绝大多数都体现了春雨的珍贵,比如“春得一犁雨,秋收万担粮”、“麦子洗洗脸,一垄添一碗”、“雨水有雨庄稼好,大春小春一片宝”等。而在我国北方,此时仍处于冬季,气候干燥、降水稀少,仅有的降水也是以雪为主,很少能见到春雨的踪迹。
但是在个别年份,我国南方也会出现春雨太多、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,因此有“春雨贵似油,多下农民愁”一说。常年雨水节气期间,我国南方大部的平均降水量都在10毫米以上,其中安徽南部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中部和东部、广东北部、福建大部等地春雨最为丰沛,平均降水量能超过50毫米。容易使农民发愁的春雨,往往也出现在上述区域。
雨水过多,农田容易出现积水,导致植物根部缺氧,进而引起根部腐烂。农田环境潮湿,也适宜病菌生长和繁殖,影响作物的健康成长。此外,雨水过多往往还会伴随着气温的偏低和日照时数的偏少,这些也都不利于农作物生长。
2019年1月至2月,由于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、位置偏西,再加上南支槽阶段性活跃,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阴雨寡照天气。当年雨水节气期间,福州、南昌、广州的累计降水量都超过了100毫米,是常年同期的两倍甚至三倍。福州和南昌15天中有11天都出现了降雨,广州的降雨日数更是达到了13天。这样的天气,导致多地油菜、蔬菜遭受湿渍害,长势偏弱、产量下降,设施大棚的果蔬产量和品质也都有所下降,着实让当地农民朋友很发愁。
除了和农业生产相关的谚语之外,雨水节气还有很多和天气、生活相关的谚语。比如“雨水无雨,惊蛰春寒”,如果雨水节气前后不下雨,说明阳气没有按时节正常上升,到了惊蛰节气前后容易出现“倒春寒”。“一场春雨一场暖,十场春雨穿单衣”则说明了气温和降水的关联,每下一场春雨,天气就会暖和一些,差不多十场雨之后,就该到穿单衣的季节了。这些谚语作为靠天吃饭的古代人在长久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,如今再看,依然有一定的指导价值。
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”在诗人的眼里,霏霏细雨是春天最美的风景,也孕育着希望和美好。让我们共同期盼新一年风调雨顺,收获满满。(策划/张方丽 张慧 设计/任成英 数据支持/王伟跃)